《咏史诗。绵山》

唐代 李冶

孟氏求放心,羲易戒迷复。

可叹声利场,纷纷竞驰逐。

羲之趁姿媚,鲁公尚气节。黄家妙画兼数体,圜转之中有卓绝。

天涯明日一阳生,茅斋孤坐昼掩门。有客袖示三四纸,如睹天上五色云。

嗟余老矣岂能事书法,有会心处赏之不能辍。此书当与造化侔,生意浩然不可遏。

仗节朔庭回,建议光明入。

尽得强敌情,何人敢轻袭。

笙歌相引入东园,二月青州花正繁。银幕四围香兽暖,绣茵十幅舞靴翻。

游人见此心应乐,野客颓然思已烦。向晚凭栏得潇洒,狂风吹雨出云门。

承君非耄荒,意似羞棋败。未应倒干戈,当且解粉黛。

如何画虎手,乃作死麇态。贡茅缓不诛,含覆吾已大。

仙风道骨本飘飘,万卷诗书乐一瓢。

落笔云烟盘绵绣,满腔星斗绝尘嚣。

悬知可使邦风美,岂但能令国计饶。

四海徯公归致主,方今天子舜承尧。

咏史诗。绵山拼音解释

Meng Shi Qiu Fang Xin ,Xi Yi Jie Mi Fu 。

Ke Tan Sheng Li Chang ,Fen Fen Jing Chi Zhu 。

Xi Zhi Chen Zi Mei ,Lu Gong Shang Qi Jie 。Huang Jia Miao Hua Jian Shu Ti ,Huan Zhuan Zhi Zhong You Zhuo Jue 。

Tian Ya Ming Ri Yi Yang Sheng ,Mao Zhai Gu Zuo Zhou Yan Men 。You Ke Xiu Shi San Si Zhi ,Ru Du Tian Shang Wu Se Yun 。

Jie Yu Lao Yi Qi Neng Shi Shu Fa ,You Hui Xin Chu Shang Zhi Bu Neng Chuo 。Ci Shu Dang Yu Zao Hua Mou ,Sheng Yi Hao Ran Bu Ke E 。

Zhang Jie Shuo Ting Hui ,Jian Yi Guang Ming Ru 。

Jin De Qiang Di Qing ,He Ren Gan Qing Xi 。

Sheng Ge Xiang Yin Ru Dong Yuan ,E Yue Qing Zhou Hua Zheng Fan 。Yin Mu Si Wei Xiang Shou Nuan ,Xiu Yin Shi Fu Wu Xue Fan 。

You Ren Jian Ci Xin Ying Le ,Ye Ke Tui Ran Si Yi Fan 。Xiang Wan Ping Lan De Xiao Sa ,Kuang Feng Chui Yu Chu Yun Men 。

Cheng Jun Fei Mao Huang ,Yi Si Xiu Qi Bai 。Wei Ying Dao Gan Ge ,Dang Qie Jie Fen Dai 。

Ru He Hua Hu Shou ,Nai Zuo Si Jun Tai 。Gong Mao Huan Bu Zhu ,Han Fu Wu Yi Da 。

Xian Feng Dao Gu Ben Piao Piao ,Wan Juan Shi Shu Le Yi Piao 。

Luo Bi Yun Yan Pan Mian Xiu ,Man Qiang Xing Dou Jue Chen Xiao 。

Xuan Zhi Ke Shi Bang Feng Mei ,Qi Dan Neng Ling Guo Ji Rao 。

Si Hai Xi Gong Gui Zhi Zhu ,Fang Jin Tian Zi Shun Cheng Yao 。

咏史诗。绵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瓢泼.乱打着池塘衰败的荷花,颗颗雨珠如珍珠般晶莹。雨过风停,明月升空.鸳鸯浦空寂冷彻。

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她站在鸟笼旁逗弄鹦鹉,向它诉说着对郎君的无限思念。

注释

天仙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调有单调、双调,唐人用单调,宋以后始有双调,此体为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城乌:城楼上的乌鸦。“薄霜”句:谓清晨庭院里一层薄霜,凉意袭人,夏衣已不胜其寒。生衣:夏衣。唐王建《秋日后》:“立秋日后无多愁,渐觉生衣不著身。”

咏史诗。绵山赏析

  雪窦,即雪窦山,在今浙江省奉化县西60里,海拔800米,为四明山的分支。唐代曾在此建寺,原为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今虽废,但乃有不少景点。

  邓牧于癸巳(1293)春暮二十四日游雪窦山。这篇游记留下了他的踪迹,也使我们今天能一睹七百年前的雪窦山的风光。

  游记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四段文字,记叙由石湖(今江苏省吴县盘门西南十里)至雪窦山的行程,约占全文的五分之二。记叙游程,交待行止,使景点所处及周围环境了然于纸,也为后来的探奇访胜者导游,这种笔法已经形成我国游记散文的共同特点。但是象本文,开篇在交待行程上就如此泼墨,还是不多见的。

  但细细读来并不乏味。沿途几百里,水陆兼程,由石湖起程,舟行二十五里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入溪水又行“九折达泉口”,水浅处,“曳舟不得进”,则“陆行六七里”,经两天两夜后,又涉小溪大溪,抵达溪口才转入山路。这段朴实的文字,不仅写出了路途遥远曲折,而且在长途跋涉中,使人看出作者“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后,就不殚旅途险阻,而“一意孤行”的勃勃兴致。

  江浙一带,素以风景优美着称,沿途几百里,自多奇山异水,一路揽胜,倒也不觉乏累。作者用悠闲的笔调写道:“视潮上下,顷刻数十里”,轻舟飞驰的畅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一会儿舟行大溪上,深沟险壑,森然可怖。一会儿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多么悠闲自在。一会儿溪水环山,自高处坠入山涧,远远望去,犹如自蛇奔赴大壑,气象万千。更有“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村舍,“隐翳竹树”,樵夫牧童,追逐嬉戏,颇有些桃花源的味道。作者很想知道这地方的名称和历史,无奈村民不谙吴语,无从得知;遗憾的心情正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此看来,作者对这一段行程不惜笔墨,是有所记而记的,并非闲笔。

  从第五段起转入山路,开始登临雪窦山。作者着重记叙了雪窦山观亭,千丈岩观瀑和妙高台观石。

  雪窦山观亭。作者移步换景。上到第二座山峰,这里景亭棋布,各揽一胜。因此作者没有把“亭”作为描写对象,而把镜头转向了它们周围的景物。隐秀亭处是万杉藏秀;漱玉亭下是甘甜清泉;锦镜边海棠围池,花影映水,灿烂如锦秀;寒华亭内题留荟萃,文采精华;大亭上有宋理宗的“应梦名山”御笔……一路观光,美不胜收。

  千丈岩观瀑。千丈岩,顾名思义,这里崇岩壁立,谷深千丈,是个险峻之地。作者登临“崖端”,攀树“下视”,以至“目眩心悸”,历险逐胜之情跃然纸上。飞雪亭观瀑,是千丈岩的着名景观。“初若大练,触岩石,喷薄如急雪飞下。”寥寥十余字,写出了瀑布自崖顶飞泻潭下的壮观景象:它自锦镜直径十余丈的大园池喷薄而下,始则宽如大练,继而与岩石相激,珠玑四溅,细若飞雪,纷纷急下。沾湿衣襟,着实让人心醉。“情以物生”(刘勰《文心雕龙·铨赋》),“辞以情发”(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这一惊一喜引发了作者的感慨。他唇吻翕动,刚要启口,环顾四周,竟没有一个知音,不禁“怅然久之”。他想说什么呢?”此时此刻作者决非是要赞山吟水,他要“清谈玄辩”(多指玄妙的哲理)。作者32岁时南宋灭亡,怀着悲愤的心情,拒不出仕;放浪山水以后,逢寓止则“杜门危坐,昼夜为一食”(《洞霄图志》),以后隐居洞霄宫,也过着“身不衣帛,楮御寒暑”(《伯牙琴》)的清苦生活,直到在超然馆无疾坐化,终不改志,走的是一条多么艰险的人生之路啊!虽有谢翱、周密(也是抗节隐逸之士)二位好友,但都未曾同游,且境况相似……在伤时感遇的慨叹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幽愤与渴望。

  妙高台观石。这里山石岩岩,奇形怪状,作者就极力描摹它们的形象,盛赞它们“自然动人”,远远胜过“观花”。刚才的“怅然”云散了。其实,这种伤时感遇之痛是切肤入髓的,稍有引发,就由衷而出。上文有三处写到琅琅书声:一处是药师寺的寺僧读书声,一处是溪口大废宅中传出“诵声”,一处是雪窦寺的主僧少野读诗声。听到这些亲切的读书声,作者不仅驻足谛听,还要辩析一番,评论一番。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处世之道是修身积学,齐家治国。作者在《逆旅壁记》中说:“余家世相传,不过书一束。”这位书香了弟对读书声倍感亲切与惊喜,正反映了他虽身在山水,但终难忘情于世事人道。可见,寄身荒野乃是出于无奈。作者惟恐没有人懂得他的心曲,特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伯牙琴》,大概就是耿耿于此吧。

  邓牧在自叙传中说:“以文字请,每一篇出争传颂之,非其人求之厚馈弗为。”我们不必对他索取厚馈加以厚非,且看他对自己的文字是何等的自重。总观全文,作者很善于把握景物的特点:雪窦山的亭,千丈岩的瀑,妙高台的石,各具特色。闽浙一带,三江九溪,苍山与碧水,总是相依相伴,雪窦山更是如此。但作者写水,各择其妙:或写形,如“白蛇蜿蜒”;或写声,“溪声绕亭”;或写味,“饮之甘”;或写动,“大溪薄山转”;或写静,“花时影注水中”;总之,使人领略到每一景物的独胜之处。

  作者描摹景物的形态,不拘一格。妙高台的山石:色,“或绀(gān微带红的黑色)或苍”。形,有的象扣着的盂;有的象丢弃的帽子,委屈地躺在地上;有的象蛟跳跃;有的象兽蹲踞。远处的山峰,“青岚上浮,若处子光艳溢出眉宇”--青霭缭绕,阳光穿射,色彩缤纷,简直象个蛾眉秀目,脉脉含情的少女,再美的花也比不上。这段不足百字的景物描写,竟川了动情结合,比喻拟人,远眺近观,对比衬托……直到穷形尽相方才收笔,如此的精细酣畅。

  寄情于景,寓志于物,是我国游记散文的传统,到唐宋时期,已经达到“物我双会”的境界。本文作者把自己的伤时感怀都融注在景物之中,自然而亲切,令人心领神会。

咏史诗。绵山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际登秦州城东楼所作,东楼的位置在秦州城东门上,因此东来西往的人,都必须从这座楼下经过。诗人抓住东楼的这一特点,从对过此楼而西的将士、使节命运的关切中,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忧虑。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1]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猜你喜欢
1

《赵簿见和复次韵》 杨之琦

谷口郑氏书何奇,以心喻手手自随。天机所到忘蚿夔,虿尾薤叶飘云旗。

有龙矫矫掀之而,高堂昼寒嘘风雷。山头鹳鹤奋欲飞,堕下仙翮纷皑皑。

2

《次韵王季雄初春》 孙锐

面皮顽恶发须忪,磨墨元来也不中。

冷看他人书淡字,不知污得布裙浓。

3

《送别张羽王》 高定子

牖户谁怀阴雨思,春华忽谢刺桐枝。无端鸭母狂称帝,直为豨群怒誓师。

潮长海亹频得力,晛消冰雪未移时。山头碧血成陈迹,酾酒还登五将祠。

4

《文渊阁四景图》 释智远

一从识得性分明,懒作春池鼓吹声。

闲把六门深锁断,白莲香散水风清。

5

《寄中书洪益中梦菊先生四首 其一》 邓于蕃

虞山反正有奇功,只奈群凶尚怙终。夜夜霜寒湖畔月,杜鹃声里痛哀鸿。

6

《行香子 秋柳。寄外》 吴晴

小聚如将丝综麻,片时分手各天涯。明知聚散原常事,妒杀枝头连理花。

7

《舟抵京口作》 李方子

不眠无恨自悽悽,真听人间乌夜啼。明月未教尘镜掩,华堂歌舞乍高低。

8

《依韵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 王惟俭

丛筠秀木绿成围,零落妆楼委夕晖。生小祝英台下住,惯看蝴蝶作团飞。

9

《伤春词寄紫元四首》 罗善同

高亭殖殖水冷冷,笑指鸥凫坐晚汀。

远不闻声千橹去,矫如争秀数峰青。

烟云窗牖纷纷雨,露月蒹葭点点星。

最好归舆拥双璧,笙歌灯火照仙屏。

10

《访孤山林和靖梅坞陈迹》 卞伯玉

客游会稽去,惜哉无镜湖。

云迷神禹庙,鸦护季真居。

五字君诗费,千秋我恨除。

寄来休草草,涕洎忆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