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寒夜所寄》

宋代 周紫芝

十二危楼百尺梯,飞飞丹凤五云齐。

天垂翠盖东皇近,地拂银河北斗低。

花靥秋空戎马顺,神灯夜烛海鸡啼。

仙童与报麻姑会,应说蓬莱水又西。

极天终古翠巍巍,能聚阴阳赞化机。寄与降神申甫辈,出为霖雨莫忘归。

一川芳景,一壶春酒,一襟幽绪。今朝好天色,又无风无雨。水满清溪花满树。有闲鸥、伴人来去。行云望逾远,更青山无数。

清清慈溪水,蘋藻被涯涘。昔年修妇职,采撷荐明祀。

殷勤执豆笾,斋肃事君子。一朝双鸳鸯,别离隔生死。

死者无还期,生者当同归。奈何姑嫜老,重以膝下儿。

升堂奉甘脆,篝灯训书诗。庶以未亡人,慰彼泉下思。

溪水彼可竭,妾身不改节。溪水有停污,妾心但明洁。

荧荧瑶台镜,玄发今已雪。孤鸾虽不舞,寒影自澄澈。

溪水常流东,馀波总相从。结发为夫妇,永别何由逢!

青山有玄寂,百岁须当同。愿言合欢树,化作垄上松。

茑萝更缠绵,相依无终穷。

友人寒夜所寄拼音解释

Shi E Wei Lou Bai Chi Ti ,Fei Fei Dan Feng Wu Yun Qi 。

Tian Chui Cui Gai Dong Huang Jin ,Di Fu Yin He Bei Dou Di 。

Hua Ye Qiu Kong Rong Ma Shun ,Shen Deng Ye Zhu Hai Ji Ti 。

Xian Tong Yu Bao Ma Gu Hui ,Ying Shuo Peng Lai Shui You Xi 。

Ji Tian Zhong Gu Cui Wei Wei ,Neng Ju Yin Yang Zan Hua Ji 。Ji Yu Jiang Shen Shen Fu Bei ,Chu Wei Lin Yu Mo Wang Gui 。

Yi Chuan Fang Jing ,Yi Hu Chun Jiu ,Yi Jin You Xu 。Jin Chao Hao Tian Se ,You Wu Feng Wu Yu 。Shui Man Qing Xi Hua Man Shu 。You Xian O 、Ban Ren Lai Qu 。Xing Yun Wang Yu Yuan ,Geng Qing Shan Wu Shu 。

Qing Qing Ci Xi Shui ,Pin Zao Bei Ya Si 。Xi Nian Xiu Fu Zhi ,Cai Xie Jian Ming Si 。

Yin Qin Zhi Dou Bian ,Zhai Su Shi Jun Zi 。Yi Chao Shuang Yuan Yang ,Bie Li Ge Sheng Si 。

Si Zhe Wu Hai Qi ,Sheng Zhe Dang Tong Gui 。Nai He Gu Zhang Lao ,Zhong Yi Xi Xia E 。

Sheng Tang Feng Gan Cui ,Gou Deng Xun Shu Shi 。Shu Yi Wei Wang Ren ,Wei Bi Quan Xia Si 。

Xi Shui Bi Ke Jie ,Qie Shen Bu Gai Jie 。Xi Shui You Ting Wu ,Qie Xin Dan Ming Jie 。

Ying Ying Yao Tai Jing ,Xuan Fa Jin Yi Xue 。Gu Luan Sui Bu Wu ,Han Ying Zi Cheng Che 。

Xi Shui Chang Liu Dong ,Yu Bo Zong Xiang Cong 。Jie Fa Wei Fu Fu ,Yong Bie He You Feng !

Qing Shan You Xuan Ji ,Bai Sui Xu Dang Tong 。Yuan Yan He Huan Shu ,Hua Zuo Long Shang Song 。

Niao Luo Geng Chan Mian ,Xiang Yi Wu Zhong Qiong 。

友人寒夜所寄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注释

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丈夫。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旧人:佳人自称。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友人寒夜所寄赏析

  该文是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全文按照记叙和议论的层次,可分五段。

  从篇首至“盖音谬也”。记述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文章开头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地先说明褒禅山又叫华山之后,接着追述之所以命名为褒禅山,是因为唐朝有一个名叫慧褒的和尚,一开始住在华山之下,死后又葬在华山之下,所以叫做褒禅。作者由远及近,当追溯了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之后,就把笔墨转向眼前所见的慧空禅院上来。说明如今看到的慧空禅院,就是当年慧褒禅师居住的房舍和坟墓之所在。因为这毕竟是一篇游记,所以当写到慧空禅院之后,便以它为基点,重点突出地来记叙褒禅山的名胜华山洞。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三句,说明华山洞的方位及其命名的由来。接着又写距华山洞百余步倒在路旁的石碑,以及碑文的情况。“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之所以要突出“花山”二字,在于纠正今人把“花山”之“花”误读为“华实”之“华”的错误。之所以要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又旨在为下文发表感想和议论设下张本。

  从“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至“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记叙游览褒禅山后洞的情形。这段承接第1段华山洞的方位和命名,进一步分别就华山洞的前洞和后洞加以叙写。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虽有美景而不险绝,“而记游者甚众”,不足以游,所以一笔带过。而后洞与前洞相比,则迥然不同,它不像前洞那样平坦广阔,游人举足可到,而在“由山以上五六里”的幽深之处,需要花费气力才能到达,而且“入之甚寒”,所以即使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穷尽它的尽头。然而惟其险绝,才有奇观。因而便引起了作者与同游者的极大兴趣。于是他们拿着火把走了进去,走得越深,行进越艰难,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越加美妙。可是行进的艰难与景物的美妙形成了矛盾,所以同游者之中有倦怠而想出来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光了。”这么一说,大家就随着他一起走了出来。

  一旦走出洞后,作者却深有感慨,慨叹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在洞的左右壁上,题字留念的人已经很少了。如果再往深处走,到达的人就更少了。这说明没有大志而畏于艰险的人,是不能够深入险境而窥视到异观的。因而又回顾自己在洞里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是可以继续前进的,只是听了倦怠者的话,随着走出洞来,而不能极尽游览之乐。目的不达,满腹憾恨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见作者不畏艰险的积极进取精神。

  从“于是余有叹焉”至“此余之所得也”。写未能深入华山后洞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这段开头“于是余有叹焉”一句,奠定了全段的基调,为展开议论作了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转折。行文先从古人的行事说起,而后又回到游览风物上来,加以发挥议论。就古人来说,他们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都有所得,这是因为他们对事物观察思索得深切,而没有探索不到的地方。作者称引古人,是为了借古鉴今。不言而喻,今人行事,要想有所收益,也必须具有古人那种探索的精神。

  但事实上,并不是人人都具有这种精神的。就以游览风物来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种现象,就正是缺乏探索精神的表现。而天下的奇异雄伟、异乎寻常的景物,又常常在险远之处,人们却又很少能够到达,那也就不可能看到奇景异观了。那么怎样才能看到奇景异观呢?作者进而又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说。一是“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里强调了一个“志”字。只有胸怀大志,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二是有了大志,不随随便便地止足不前,“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这里又强调了一个“力”字。这个“力”,是指气力。如果气力不足,像“有怠而欲出者”那样,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三是有了大志和气力,而又不轻易地倦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里又强调了一个“物”字。这里所说的“物”,是指火把之类的借助之物。当游览者走进昏暗之处的时候,如果不借助火把之类的物来照亮前进的道路,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

  总之,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这是就正面来说。反过来说,气力可以达到而又未能达到,这对别人来说是非常可笑的,对自己来说是很可悔恨的。如果竭尽了自己的志气,也仍然达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可悔恨的了。这样,谁还能讥笑他呢?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把道理说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作者游览华山后洞之后的心得和体会。这个心得和体会,是十分深刻的,它的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过了游览,而可以用之于从事一切事情。

  从“余于仆碑”至“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写由于仆碑而引起的联想。作者从仆碑上尚可辨识的“花山”之“花”字,今人误读为“华实”之“华”,从而联想到古籍,“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从山名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使作者触目伤怀,慨叹不已。因而又进一步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对待传闻要“深思”而“慎取”这个提法,也很精辟。它对学者整理和研究古籍,鉴别其真伪,恢复其本来面目,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从“四人者”至篇末。记同游者姓名和写作时间。

  从以上五段简略地叙述和分析里不难看出,本文虽以游记命题,但所写重点却不在于记游,而在于写作者在游览中的心得和体会,并着重写了两点:一是写华山山名的本末;一是写游览华山后洞的经过。

  写华山山名的本末时,从今人对“花山”读音之误,联想到对古籍的以讹传讹,从而指出对古籍要持“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这既是对当时学者的劝勉,同时也是作者自己治学态度的写照。王安石在治学方面,就颇多创见,不为前人之见所束缚。比如他与门人一起修撰《诗》《书》《周礼》三书的经义和《老子注》等书的注疏,以代替汉儒以来的章句之学,就是突出一例。再如他写的咏史和怀古诗,也多半一反常人之见。在《商鞅》诗里写道:“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在《贾生》诗里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这些都反映出他的新见解。这些见解,又都是为他打击旧党,推行变法革新服务的。因而也可以说他变法革新的理论和实践,就正是他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得出“深思而慎取”的结果。

  写游览华山后洞的经过时,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而游者也随之越来越少的情况,进而论述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要想看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必须有一个不畏艰险,一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可资凭借的外界条件。他这种力图精进,永攀高峰的精神,同他后来在变法革新中所表现的不怕围攻、百折不回的精神也是完全一致的。这种积极进取精神,同他的变法革新,虽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然而却也能给人以有益启示和鼓舞。

  本文的写作技巧也是比较高明的。既然本文的重点不在记游,而在写游览中的心得体会,所以在材料的取舍上,行文的组织安排上,是颇费一番切磋琢磨之功的。作者在记游中,处处为写心得体会搭桥铺路,使记游与心得体会十分和谐自然地结合起来。

  文章开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看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委,平平淡淡,并不新奇。但细加玩味,却不寻常。它不仅为下文考究褒禅命名的由来起着开拓的作用,而且也把有关全局的“华山”二字突现出来。作者突现出“华山”,对全文的记游和议论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可以设想,倘若读者不了解褒禅山就是“华山”,那么文章题为《游禅山褒记》,而下面所记的,也就是与“华山”不可分割的华山前洞、华山后洞,便失去了根基,而令人不可思议。随之游览华山后洞,从而发表议论也将成为不可能。所以首句把“华山”突现出来,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它对全文来说,起着先引和铺垫的作用。然而作者又不特意去就“华山”而论“华山”,却以考究褒禅山命名由来的方式来突现它,这就更显得自然入妙了。从考究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来看,文从字顺,无懈可击;从记游角度来看,又顺理成章,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该文是以记游为辅,以议论为主的特点,所以作者在记游中写什么,不写什么,以及怎样写,也是经过周密考虑,严加取舍的。文中所写华山、慧空禅院、仆碑和华山前洞,由于都不是所写重点,所以都一笔带过。而它们的出现,又都是为写华山后洞,特别是写游华山后洞作铺垫过渡的。详其所详,略其所略,对所写重点游华山后洞,则刻意作了较为细致地记叙。作者先写华山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虽好游者不能穷;次写入之愈深,进之愈难,见之愈奇;次写怠而欲出者声张出洞,同游者遂与之俱出;次写入之愈深,记游者愈少;次写既出之后,有人责备怠而欲出者;次写作者悔恨随怠者而出,不能极尽游览之余,层层深入地写出了游览华山后洞的全过程。这之中有环境气氛的渲染,有游人的活动,有意志不坚强者的退缩,有责怨之辞,有悔恨之语。记游详尽曲折,思想斗争波澜起伏,这就为下文抒写心得体会,发表议论,作了自然而然地铺垫过渡,使记游与议论紧密地融合起来。

  再如作者写仆道之碑,叙写“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谬,也是有意安排。它对下面针对后人对古籍以讹传讹的现象发表议论,同样起着铺垫的作用,使之前呼后应,结为一体。总观全文,记游为议论提供了条件,而议论则是记游的必然发展。为突出所写重点,作者严于取舍,精于剪裁,善于铺垫过渡的写作技巧,是值得借鉴的。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作者最后又感慨倒在路边的碑,与篇首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

友人寒夜所寄创作背景

作者早年在临安曾同一位歌女相恋,多年后重访故地寻觅恋人,方知她因思念作者而忧伤成疾,早已离开人间。于是作者作词悼念旧情。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你喜欢
1

《题文公书光风霁月四大字平章燕公将搆亭滦阳以此为扁 其二》 胡文卿

太虚寂无朕,妙感何絪缊。清浊一浮沈,二仪奠乾坤。

客形与客感,万变日纷纷。形感本来无,志诚谅斯存。

2

《次韵范师道龙图三首 其三》 覃庆元

圣人於诗言,曾否专其中。

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

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

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

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

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

尔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

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

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

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蒙。

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

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

嗟嗟一何隔,甘用无言终。

然古有登歌,缘辞合徵宫。

辞由士大夫,不出於瞽蒙。

予言与时辈,难用犹笃癃。

虽唱谁能听,所遇辄瘖聋。

诸君前有赠,爱我言过丰。

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虽欲一一报,强说恐非衷。

聊书类顽石,不敢事磨砻。

3

《春寒六首》 吴丹

万当不如一,十发却休九。

乃知多言累,宁谨三缄口。

寂中洊雷震,悟处狮子吼。

百物自四时,六凿通九有。

风松静度曲,山花相与友。

心远境更幽,先生室无垢。

茶鼎苍蝇鸣,香几黄金纽。

澄神天籁息,见性籓篱剖。

对语彼上人,一笑开户牖。

自愧逐喧尘,成佛灵运后。

4

《别喻凫》 何献科

平芜新绿占封圻,横路游丝网落晖。

同径人稀藏窈窕,禅扉春尽老芳菲。

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

二了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

5

《题寒光雪嶂图》 黄照

老来为郡苦间关,不及江云自往还。

忽忆湖边二禅老,等间骑马入南山。

6

《游泾川琴溪》 顾蕙

积善家馀庆,日新亭可云。

诗书盈几有,道艺喜时闻。

儿侄既登学,晨昏在克勤。

欲知荣地力,此便是青云。

7

《送彭总制之西川二首 其一》 方广德

竹褪粉痕新,销磨九十春。

中年真率性,上古太平人。

有梦诗将圣,无愁酒不神。

静看红紫路,翻覆几回尘。

8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 郑协

金牛胜气未全无,朝挹江山近结庐。

避席青衿家有塾,下帷皓首腹多书。

阶庭早见芝兰秀,门巷於今燕雀疏。

傍舍不应我种柳,后来驷马要回画。

9

《宿松亭关有怀松轩公子》 冯光裕

禾黍秋深泣乱恼,尽将岁月付於诗。

天高有语云霾隔,夜半无眠神鬼知。

心抱孤忠生已晚,身逢多难死应迟。

自从大雅收声后,赖有篇章续楚辞。

10

《西江月·江畔溪边雪里》 黄永

种芸岂辟蠹,无水乃有鱼。

平生破万卷,胸次藏石渠。

何如叶上虫,篆出先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