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院大学妹怎么联系》

宋代 赵师秀

多病情怀懒,新晴草木光。

倦骸扶老瘦,幽径息阴凉。

家瘠盘餐俭,村荒籴价昂。

岂无可忧者,得句暂能忘。

祠宇当城角,霜蹄刻画真。房星何日坠,骏骨自能神。

曾蹴阴山雪,思清瀚海尘。长疑化龙去,腾蹋上云津。

久无筋力荷锄耰,坐阅千畦䆉稏秋。又喜黄云今满眼,不知白雪已盈头。

丁宁幼稚频驱雀,约敕比邻远放牛。及早儿孙了租税,颓龄一饱更何忧。

双峰桂树今无似,说道璘公有后身。金粟如来能作主,碧山学士愿为邻。

天香入饷清可食,秋露染花黄未匀。何惜一题方丈室,与师同是豫章人。

雪路冈泥滑,无过亦缓行。

丹阳朝冒冻,白土暮逢晴。

俗织纱为业,村帘酒有名。

贩商非我事,一醉客心惊。

二民院大学妹怎么联系拼音解释

Duo Bing Qing Huai Lan ,Xin Qing Cao Mu Guang 。

Juan Hai Fu Lao Shou ,You Jing Xi Yin Liang 。

Jia Ji Pan Can Jian ,Cun Huang Di Jia Ang 。

Qi Wu Ke You Zhe ,De Ju Zan Neng Wang 。

Ci Yu Dang Cheng Jiao ,Shuang Ti Ke Hua Zhen 。Fang Xing He Ri Zhui ,Jun Gu Zi Neng Shen 。

Zeng Cu Yin Shan Xue ,Si Qing Han Hai Chen 。Chang Yi Hua Long Qu ,Teng Ta Shang Yun Jin 。

Jiu Wu Jin Li He Chu You ,Zuo Yue Qian Qi 䆉Ya Qiu 。You Xi Huang Yun Jin Man Yan ,Bu Zhi Bai Xue Yi Ying Tou 。

Ding Ning You Zhi Pin Qu Que ,Yue Chi Bi Lin Yuan Fang Niu 。Ji Zao E Sun Le Zu Shui ,Tui Ling Yi Bao Geng He You 。

Shuang Feng Gui Shu Jin Wu Si ,Shuo Dao Lin Gong You Hou Shen 。Jin Su Ru Lai Neng Zuo Zhu ,Bi Shan Xue Shi Yuan Wei Lin 。

Tian Xiang Ru Xiang Qing Ke Shi ,Qiu Lu Ran Hua Huang Wei Yun 。He Xi Yi Ti Fang Zhang Shi ,Yu Shi Tong Shi Yu Zhang Ren 。

Xue Lu Gang Ni Hua ,Wu Guo Yi Huan Xing 。

Dan Yang Chao Mao Dong ,Bai Tu Mu Feng Qing 。

Su Zhi Sha Wei Ye ,Cun Lian Jiu You Ming 。

Fan Shang Fei Wo Shi ,Yi Zui Ke Xin Jing 。

二民院大学妹怎么联系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丹木生长在何方?就在峚山南坡上。

黄色鲜花红果实,食之可以寿命长。

白玉凝成白玉膏,瑾瑜发出奇异光。

岂止君子视为宝,轩辕黄帝早赞扬。

注释

金缕曲: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夜台:指坟墓。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二民院大学妹怎么联系赏析

概述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化敌为友,对晋以友为敌,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烛之武用语不多,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段解

  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文章特点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严密,前后照应。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无隙可乘,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圆满。

  二、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没想到引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三、说理透辟,善于辞令。这篇文章,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这个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须着意描绘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入胜。从这点来说,它不愧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秦、晋围郑,完全与秦无关,秦国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他知道亡郑只能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就会一改过去的所为,反过来帮助郑国。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这就使秦君不能不听从他的说辞。烛之武斗争策略的巧妙还表现在,他奉命去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他在说辞里表现的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却能够不亢不卑,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⒈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发展有何关系?

  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⑴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⑵秦、晋两军,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北),一在汜南(今河南中牟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

  ⒉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

  ⑴文章篇幅虽然短小,故事情节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个人私怨,慨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私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也被迫退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故事的结局。整篇故事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

  ⑵波澜迭起,曲折有致。秦晋两军夹击郑国,形势十分危急,在这关键时刻,佚之狐力荐善于辞令的烛之武,并断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此为一波。但当郑伯去请烛之武时,却遭到了烛之武的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显然,烛之武对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也是愤懑不平的。此时,郑伯赶紧认错:“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并指出:“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深明大义,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不计私怨,捐弃前嫌,毅然应命。这寥寥几笔,给行文平添了一层波澜。烛之武利用黑夜,秘密出城会见秦伯,并说服了秦伯,秦伯答应退兵。晋大夫子犯主张袭击秦军,形势又紧张起来了,故事出现了第三折。最后,晋文公分析了形势,认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也撤了兵。至此,郑终于转危为安。

  ⒊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

  这篇文章对烛之武的善于辞令,写得极为出色。他去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决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⑴处处为秦着想。

  首先,烛之武开门见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但作为郑大夫的烛之武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相反,却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先分析了“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谈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别国(晋)的土地,扩展了别国的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接下来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⑵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

  正当秦伯在考虑灭郑、存郑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时,烛之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为秦君分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离间双方。这番话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着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秦晋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由于晋国当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烛之武的这篇说辞戳到了他的痛处,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

写作特点

  ⑴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⑵波澜起伏

  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⑶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二民院大学妹怎么联系创作背景

此诗的写作时间并不确定,一说赤壁之战之前,二说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赵师秀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猜你喜欢
1

《送刁安丰》 李处讷

莫向飘零怨早秋,衰荣天意总难谋。霞城云树看如洗,不碍澄空一镜收。

2

《予作花十二种多风势中有榴花题其卷首曰石醋醋骂座》 边瀹慈

元社丘墟已百年,梵王宫殿景依然。层层古铁山头塔,滴滴真珠涧底泉。

僧老犹能谈往事,予来不是爱逃禅。填胸俗虑无由遣,借得云窝一夜眠。

3

《拟登镇海楼二首 其二》 张师锡

人间百卉竞春晔,独有梅花穷晚节。严冬雪霰白皑皑,此花凌寒今始开。

繁英澹蕊乍疏密,群仙佩玉纷瑶台。最怜横月出修竹,不分随风委绿苔。

三星处士乘槎客,毫素天机写生色。兴来挥洒与时人,贵宦持钱求不得。

千枝万朵宫苑腴,枯梢冷萼山泽癯。风流閒雅韵自别,照水横厓体总殊。

妙墨移来茅屋里,半幅溪藤露春意。入户幽禽讶影斜,开门野衲疑香至。

古来画者亦纷纷,今日闽南独数君。不用雪窗花满树,对兹亦可玩羲坟。

4

《日本杂事诗 其一八○》 魏骥

觅个柔乡寄此生,风流天付与卿卿。直教眉眼能传语,可待诗篇为定情。

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高情不喜铅华御,未是全防妒眼惊。

5

《春愁送刘侯归云中六首 其五》 程文海

若为看山始出山,几回名胜并追攀。占星尚拟高阳聚,跨鹤同窥上界还。

客路燕云看杳杳,离心峡水共潺潺。升平事业还君在,多病怜予鬓已斑。

6

《杨溪洞四时歌 其三》 张祈

枕畔花香半解酲,愔愔小雨洒帘旌。自疑身在罗敷院,卧近春蚕啮叶声。

7

《和公辟转运江西》 张嵩龄

出旬方到同安郭,水驿春寒懒放船。

白浪翻江风愈壮,黑云粘树雨长悬。

峰头僧磬惟闻响,沙口渔罾已罢牵。

寄语群鸥莫相狎,只今无暇与攀缘。

8

《谒孔林》 闾丘晓

种薰不生莸,种莸不生薰。

人力异培植,草木各有根。

或不然此说,宜以变化论。

蛟鱼无头角,作龙行寸雨云。

曲蘖酿成酒,醒者皆醺醺。

不见昔诸子,抠衣孔圣门。

仲由气暴虎,不使行三军。

欲俾赐也讷,故曰天何言。

不见孺悲子,取瑟使之闻。

色黄而在裳,深取六五坤。

志学及从心,非变尚何云。

南山隐雾豹,养其所变文。

明明德新民,此书洙泗孙。

所谓新者何,舍旧新是勤。

服可古衣冠,耕须故田园。

世惟有旧染,不可留一痕。

变人先变己,毋我求道原。

下愚彼不移,乌喙无兰荪。

昏昏与晓晓,火蛰仍复蟠。

人生悟此理,寸丹还一元。

9

《寄李逸人》 赵与杼

玄冬宾淑御,经岁轸皇情。寒雨随银漏,春风宛佩声。

三河驰玉辂,五月掩金城。宸谥昭宫德,长留汗简名。

10

《放言 子夜 其四 四支》 程炎子

江上离筵惜解携,闽关北上乱山迷。花深野戍嘶疲马,月隐关墙听曙鸡。

剑佩朝天双阙迥,家林近日片云低。京华故旧如相问,白雁音书醉懒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