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塘吊五人墓》

宋代 罗公升

南北东西总是家,自知身命属烟霞。

只因贪恋一杯酒,误却碧桃千树花。

岭南二月春已尽,百花委弃随风吹。山前山后绿阴满,已过中原初夏时。

不知何气忽乖沴,风雨夜作雷乘之。鞭笞宇宙敝日月,万象倒错藏光辉。

岩倾涧绝水府现,捕搏虎豹擒蛟螭。百围老树不须说,忍冻欲压摧其枝。

峥嵘屋瓦走飞雹,如战初合麾旌旗。我行避地更值此,闭目但听儿啼饥。

仆夫噤死者数辈,牛马惧不存毛皮。长途三日断还往,况有鸟雀凌云飞。

只今胡尘暗江路,盗贼往往乘馀威。良民虽在困须索,四海万里皆疮痍。

天公忍不一顾此,反更震动穷荒为。此方亦是神所主,我欲告诉心先疑。

明朝风定寒亦解,收召魂魄寻归期。涧毛自可荐筐筥,试出苦语令神知。

蚤年游历遍诸方,触处无心是道场。

三已不须形喜愠,两来宁肯异炎凉。

落霞孤鹜仍秋水,衰草残云又夕阳。

天假一帆风力便,回头五日到家乡。

半塘吊五人墓拼音解释

Na Bei Dong Xi Zong Shi Jia ,Zi Zhi Shen Ming Shu Yan Xia 。

Zhi Yin Tan Lian Yi Bei Jiu ,Wu Que Bi Tao Qian Shu Hua 。

Ling Na E Yue Chun Yi Jin ,Bai Hua Wei Qi Sui Feng Chui 。Shan Qian Shan Hou Lu Yin Man ,Yi Guo Zhong Yuan Chu Xia Shi 。

Bu Zhi He Qi Hu Guai Li ,Feng Yu Ye Zuo Lei Cheng Zhi 。Bian Chi Yu Zhou Bi Ri Yue ,Wan Xiang Dao Cuo Cang Guang Hui 。

Yan Qing Jian Jue Shui Fu Xian ,Bu Bo Hu Bao Qin Jiao Chi 。Bai Wei Lao Shu Bu Xu Shuo ,Ren Dong Yu Ya Cui Qi Zhi 。

Zheng Rong Wu Wa Zou Fei Bao ,Ru Zhan Chu He Hui Jing Qi 。Wo Xing Bi Di Geng Zhi Ci ,Bi Mu Dan Ting E Ti Ji 。

Pu Fu Jin Si Zhe Shu Bei ,Niu Ma Ju Bu Cun Mao Pi 。Chang Tu San Ri Duan Hai Wang ,Kuang You Niao Que Ling Yun Fei 。

Zhi Jin Hu Chen An Jiang Lu ,Dao Zei Wang Wang Cheng Yu Wei 。Liang Min Sui Zai Kun Xu Suo ,Si Hai Wan Li Jie Chuang Yi 。

Tian Gong Ren Bu Yi Gu Ci ,Fan Geng Zhen Dong Qiong Huang Wei 。Ci Fang Yi Shi Shen Suo Zhu ,Wo Yu Gao Su Xin Xian Yi 。

Ming Chao Feng Ding Han Yi Jie ,Shou Zhao Hun Po Xun Gui Qi 。Jian Mao Zi Ke Jian Kuang Ju ,Shi Chu Ku Yu Ling Shen Zhi 。

Zao Nian You Li Bian Zhu Fang ,Chu Chu Wu Xin Shi Dao Chang 。

San Yi Bu Xu Xing Xi Yun ,Liang Lai Ning Ken Yi Yan Liang 。

Luo Xia Gu Wu Reng Qiu Shui ,Shuai Cao Can Yun You Xi Yang 。

Tian Jia Yi Fan Feng Li Bian ,Hui Tou Wu Ri Dao Jia Xiang 。

半塘吊五人墓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船儿傍着沙洲过夜,听到了水石相激的响声,看着美好的月色多情。

风起了,吹动灯火乱晃;雨落时,带着涛声齐鸣。

晨钟从云外传来了滋润的清音,胜景展现了在高山空旷处的烟云。

白鸥轻轻地飘浮在桨叶之外,多么可爱,我觉得它们十分柔驯。

注释

白苎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嫩凉:微凉,初凉。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朝阳:指山的东面。书剑:书和剑。青云去:一作“青云上”。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半塘吊五人墓赏析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水园”三句,写暮春园林景色。“水园”,即荷池。题曰“送春”,所以古江村的园中在遭到一夜的急风骤雨摧残后,岸上、池中小岛上的花木尽都凋零,水上飘满落英,只有池中长满的碧绿的田田荷叶更显精神。“艳春”三句,述春去而迹遗。既曰“送春”,所以此言万紫千红的春天虽已过去了,但是飘到头饰上的微尘中还含有花的香味,在游园女子的身上能找到春草的气息。“步绕”两句,写初夏景色。入夏之后,如果人们在绿荫下散步,会发觉树上的枝叶繁密交杂,使林中小径显得更加窄小。“小”字韵咏“新阴”入细。“醉深窈”三句,说明自己对浓绿的喜爱程度。因为绿色表示生命,古今爱绿之心相同,所以词人深深地沉醉在这深幽繁茂的浓绿荫中,觉得那翠绿色的片片圆叶,比千姿百态的繁花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故此,词人在“送春”时,对“落花流水春去也”,没有留恋之意。“好”字韵,写“绿阴幽草胜花时”妙极。

  “芳架”三句,再叙暮春之景。此言暮春时节,花架上的白色花瓣还没有来得及清扫掉,从窗口射入照在美人床上锦被的阳光已变得翡翠色了(此因阳光从浓绿中透入之故也),所以使床上佳人更感到神思困乏,懒于起床。此是写佳人之春困,是第一层“送春”。“柳丝”三句。“阊门”,即是西园,也就是“古江村”的所在地。此言在古江村近旁的阊门运河边、柳树下,拴着即将离开的客船不知道在这条运河上,也曾经送别了多少个春天。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今柳丝终不能拴住客船,留住行人。这儿的“系棹”所想留住的实是词人心中的去妾,即上句的“困迷清晓”的“佳人”,及“送春”中的“春”所暗示的伊人也。此为第二层行客之“送春”。“倦蝶”两句,言彩蝶受到和暖的阳光照射(即外界因素的影响),更懒于飞翔,所以它就只能就近挑选一处地方,如破帽上的簪花之类停下来休息。这里是指其也已年老力衰,离开这里(即“飞”)后,所能选择的新家,也只能如破帽上的簪花一样属一时新鲜也。此潦倒中含有闲放也,是第三层词人的“送春”。“酹残照”两句,写实而兼影射。此言词人迎着夕阳洒酒于地送别残春。而古江村由于地处偏僻,受城墙阻隔,所以也听不见暮钟催晚的响声。这两句是梦窗化用周邦彦《扫花游》词结尾“黯凝伫,掩重关、遍城钟鼓”。而“酹残照”也是照应上片“醉深窈”。

半塘吊五人墓创作背景

南宋亡以后,西湖吟社在绍兴有过五次吟咏活动,浮翠山房便是吟咏活动其中一处地点。词人参加了此次吟咏活动,作下了这首词。

罗公升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猜你喜欢
1

《重阳后一日登石钟寺》 杜衍

亲友远追送,后先还故乡。殷勤仲光父,嫪恋及江阳。

执手哽无语,修名那易量。归来训子侄,椿桂会联芳。

2

《寿吴教授先生 其一》 石锦绣

秋气清如水,推篷夜不眠。

芦花新有雁,莎叶尚鸣蝉。

断梦疑堪续,哀吟最可怜。

渔童看月上,吹笛舵楼前。

3

《咏史诗。虞坂》 方元修

忆昔神游姑射山,梦中栩栩片时还。

冰肤不许寻常见,故隐轻云薄雾间。

4

《赞碎金》 董渊

学道多年尚屈蟠,岂胜仙伯赠峨冠。晓簪乍觉星攒顶,夜戴偏宜月满坛。

对鉴宁烦朋友正,避时羞为利名弹。豫思他日云林下,轻罩纱巾鹤发寒。

5

《颂古九首 其六》 周玉衡

徼好年家后,知公月旦先。

宠荣身外物,孝友性中天。

趣自怡堂得,诗从犹子传。

故园遗迹恨,月落早无边。

6

《杨校尉夜载酒榄江同刘挥使》 林炳旂

滴碎空阶颇厌听,恼人况又近清明。

三分春急二分过,十日天无一日晴。

寒沁柳眉愁寂寂,湿凝花脸泪盈盈。

苍穹好悯云霓望,留作甘霖助有成。

7

《寿郡守》 郑樵

蛩絮短长更。凉侵衫袖轻。透窗棂、淅沥风鸣。渐觉短檠多意味,好伴取、读书声。

四壁冷清清。孤帏影易惊。把桐君、几上聊横。流水欲弹还又歇,残月落、一天青。

8

《寿蓝母 其二》 陈辉

烂柯山客命能知,人事更番一局棋。

甜卦易穷行苦卦,此时相语验他时。

穷通任理胡不可,灾福缘人要自持。

我老只堪渔钓隐,衰慵梦不到苍姬。

9

《感秋和张文潜 其二》 沈濬

升高无过胡孙擂,行险胜於老鼠梯。

何事将身来试比,要参大士石桥西。

10

《和同年滕侍御见寄韵 其三》 张观

列驺传鬨避轺车,天角横参帐饮馀。即日前驱催负弩,几旬论报罢移书。

赐山故冶流钱外,烧栈新邮转粟初。使选愈华身尚远,喜荣嗟滞两何如。